買黑膠要看 Label
好聲要聽 LP 黑胶要看 Label 同一個錄音但不同版本的黑胶碟,愈早版愈好聲,首次發行的就叫做頭版碟。同一卷母帶,最先使用時母帶磨損最小,好聲有理,但頭版黑膠碟要好聲還需靠演奏和錄音。演奏要看藝人的臨塲水準、感情投入、和是否在藝能最巔峯的黃金時代,而錄音要看塲地、器材、和錄音師的音樂觸覺和擺咪功力(有運氣成份)。
要作進一步了解,我們需要回顧一些歷史。由爱迪生在1878年發明錄音概念直至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英美錄音技術主要靠磁化鉄線或鉄皮,而音樂重播亦祗限於粗坑78轉唱片,磨損很快,引致音效不佳而抄豆噪音多。唱片質素相對音响硬件而言落差甚大,同期真空管擴音機(英國的KT66和西電300B在1938年已面世)已有極高質素。發生此種不配套,皆因期間有2次世界大戰,資源都集中在硬件上,應付戰爭。因此當時英、美電台的廣播,現場轉播非常好聲,但放唱片時就大部份差勁。話說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两軍對陣,制空權非常重要。空軍硬拼外,大氣電波電台廣播更是兵家必爭,力拔山河不敵四面楚歌聲,双方都力求收聽率上升。
但盟軍在音樂廣播上,卻明顯屈居下風,收聽德國电台時,音效奇佳,背景寧靜,貝多芬交响曲由頭到尾,一氣呵成播出。盟軍將領衹有胡亂說是希特拉要面子,要德國電台靚聲過英美,强迫很多交響樂團在各處電台內日夜不停地,作現場演奏廣播!
在1941年,一些德國電台更開始FM廣播,此年列寧格勒被圍,肖斯塔科维奇 Shostakovich 臨危授命作出第7交响曲列寧格勒保衛戰 (TAS上榜),在莫斯科首演並即塲向全世界現塲轉播,以振奮人心軍心。
德國戰敗後,英美蘇等大國爭先到處充公沒收德國人才及設備,而美軍則在法蘭克福 Frankfurt 的地堡內發現一套電台廣播設備,接着發射機的竟是一台 AEG Telefunken 膠磁帶錄音機 ( Telefunken 胆貴得有道理哩),按掣一播,嘩!現塲一樣!美國人第一次領略到 Hi Fi 滋味!地下執到宝,美国各大公司搶先抄制(咦!這豈不是盗版?沒錯,但戰勝國自己通過不被起訴法案!),
Ampex 搶先推出美國首台磁帶錄音機 Model 200,加上美國哥倫比亞公司CBS在1948年成功推出12吋 33轉幼坑唱片,從此正式揭開西方國家 Hi Fi 時代的序幕。
(註:該位美軍試聽回憶原文:I could not tell from the sound whether it was live or playback. There simply was no background noise.)那時,天下太平,百廢待興,人人有工做,工餘的主要娛樂仍以收聽廣播主,對唱片的需求極大。龐大的需求吸引了大批音樂藝人,軍轉民的工程師,及投資者齊齊投入唱片及音响這個行業。RCA继1954年推出世界第一卷立體聲原音開卷錄音帶後,在1958年推出立體聲LP黑膠唱片,並得到業界的認同成為標準,百家爭鳴,Hi Fi 業大放異彩。
就讓我們逃進時光隧道,回到1968年(黑膠立体聲後10年),看看我們認識的大師當時的年紀,是否已屆藝能成熟期?括號內 ( ) 是她/他們截至1968年時的歲數 :
指揮家:安塞美 Ansermet (85),阿巴多Abbado (35),Bernstein 伯恩斯坦 (50),Bohm 伯姆 (74),福尔特万格勒 Furtwangler (已去世14年),Haitink 海丁克 (39), 卡拉扬Karajan (60), 克莱伯Carlos Kleiber (38),克伦贝勒Klemperer (83),馬利納 Neville Marriner (44),馬舒Kurt Masur (61),蒙都 Monteux (已去世4年), 穆拉汶斯Mravinsky (65),孟許Munch (剛去世),萊納Reiner (已去世5年),蕭提 Solti (56),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 (86),塞爾 Szell (71),
托斯卡尼尼 Toscanini (已去世11年) , 華爾特Bruno Walter (已去世6年),汪德 Wand (56)
小提琴家:海菲兹 Heifetz (67),奥伊斯特拉赫Oistrakh (60),柯岗 Leond Kogan (44) ,谢霖Szeryng (50),拉宾Rabin Michael (32但4年後去世),米尔斯坦Milstein (64),格吕米欧Grumiaux (47), 阿卡尔Accardo (27), 梅纽因Menuhin (52),韓黛爾 Ida Haendel (44),莫里尼 Erica Morini,帕尔曼Perlman (23),甘波里 Campoli,里奇Ricci (50),斯特恩Issac Stern (48),鄭京和 Kyung-wha Chung (20),苏克Suk (39)
大提琴家:Starker 斯塔克 (44),福尼埃Fournier (64),卡萨尔斯Casals Pablo (92),皮亚蒂戈斯基Piatigorsky (65),托特利埃Tortelier (54),罗斯特罗波维奇Rostropovitch (41),马友友Ma Yo Yo (13)
鋼琴家:李希特Richter (53),魯賓斯坦Rubinstein (81),霍洛維茲 Horowitz (64),波里尼 Pollini (26),阿胥肯納吉 Ashkenazy (31),柯爾榮 Curzon (69), 阿勞 Arrau (65),巴伦勃伊姆 Barenboim (26), 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 (27), 吉利爾斯Gilels (52),米凱蘭傑里Michelangeli (48), 坎培爾 Wilhelm Kempff (73),方斯華 S. Francois (44) ,李柏提 D. Lipatti (51),貝候斯 W Backhaus (84), 巴偏邦 Barenboim (26), 舒納堡 Arthur Schnabel (86), 盧普 Lupu (23), 赫斯蓋爾 Clara Haskil (73), 班蘭杜爾 Brendel (37), 塞金 Serkin (65),海布勒Haebler (42),肯普夫 Kempff (73), 傅聰 (34),殷承宗 (27)
爵士樂大師:岩士唐 Louis Armstrong (67),艾靈頓公爵 Duke Ellington (69),布朗 Ray Brown (42),布魯貝克 Dave Brubeck (48),科特恩 John Coltrane (42),戴維斯 Miles Davis (42),埃文斯 Bill Evans (39),埃拉 Ella Fitzgerald (51),蓋玆 Stan Getz (41),古德曼 Benny Goodman (59),霍金斯 Coleman Hawkins (64),比莉 Billie Holiday (53),杰奎特 Illinois Jacquet (46),约翰遜 JJ Johnson (44),佩吉 Peggy Lee (48),卡門 Carmen McRae (48),米勒 Glenn Miller (64),明格斯 Charles Mingus (46),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 (44),查理帕克 Charlie Parker (48),佩伯 Art Pepper (43),彼得森 Oscar Peterson (43),羅林斯 Sonny Rollins (38),莎拉沃恩 Sarah Vaughan (44)
流行音樂巨星: 貓王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 (1956年已大紅), 披頭四 Beatles (成立於1960年,拆夥於1970年),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 (1963年成立),Bee Gees (1963年成立),老鷹樂隊Eagles (1976年以Hotel California 聞名天下),科尔(Nat King Cole已去世3年),法蘭化納杜拉 Frank Sinatra(53),正是:江山代有大師出,各領樂壇數十年。!
好景不常,電視在70年代開始普及民間,漸漸進佔人們原來聽唱片的時間,唱片需求下降。美蘇泠戰,大批優秀工程人員又轉投軍備行業,Hi Fi 迷有錢都沒有好機買。雪上加霜,CD商人挾鋪天蓋地的廣告,終於在90年代初擊潰 LP 行業(詹前滴水,CD 現時正在一步步被音效更差的 MP3 取代,因果循環?),將最重要的音源質素開倒車!收入減少,人才不继,唱片公司無力支持高昂的新錄音!怎麼辦?唯有食老本!唱片公司利用以前啤製過大批LP的舊錄音母帶(看看你現時的CD收藏,有多少是沒有以上的藝人的?),再印製CD,已作古的藝人又更有號召力(何苦捧新人),又有版權保護,連CD封面都可以抄舊LP,如果母帶發霉磁粉脱落,就用電腦修飾。這盤看似無本生利的生意,其實就是殺鷄取卵!音效不佳的音源,無論你的 Hi Fi 系統如何利害,亦無用武之地。
美國報攤20年前幾乎間間有Hi Fi雜誌賣,現時則九成多没有擺賣。是誰令Hi Fi 迷數量不断減小呢?梅雖遜雪三分白(方便),雪卻輸梅一段香(音色),踏雪尋梅,我們轉投LP行列,可以說是被大氣候驅使!
根據唱片公司隨時代轉变而更換新的Label貼紙(跟郵票换圖案一樣),我們就可以推断那些唱片就是頭版二版或三版碟,再加上一眾藝人大師們在1968年時的年紀,我們可以敲定1946至1975這30年就是LP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在1968年以前的大師級頭版碟,如錄音優良就顯得非常珍貴,加上其時發行量較小(人民尚未富有),距今年期又遠,及抄家抄作,售價不断創新高,已無合理或不合理矣。而另一方面,相同錄音的二版三版碟,由於印製LP技術的提高,那時的母帶仍然健康,質素衹是略差於頭版碟少許,祇因發行量大(70年代人民已富起來),抄家抄不起,售價因而不高。
网友可以從左邊点入 ' 美國,英國,歐陸 ',就可以看到該國家地區每家唱片公司的Label变换的小歷史,再根據演出年代,就可以憑唱片 Label 推断是否頭版碟了 。我們不會將全部Label列出(能力亦做不到),九成相似而年期又接近的多款 Labels 祇列出二至三款。
我們的忠告:若然你有花不完的鈔票或買碟来收藏,請全部買頭版碟。對一般樂迷而言,正如高級Hi Fi 產品,好小小要付出多多,不要因一棵樹而失去一個森林(有很多碟值得你 去擁有 去聆聽 去享用),對一般喜愛曲目,選二或三版甚至平價版(仍然勝CD很多),對個人(無須理會他人)特別喜愛曲目,忍痛買頭版吧!
网友如注重音樂詮釋的藝術多於音響效果,又能夠適應因錄音技術未成熟時而產生的炒豆聲(事實上有些网友甚至愛上抄豆声這缺憾,認為是 ' 更富臨場感 ' 的標誌 ! ),請不要放棄價廉物美的單聲道 Mono 碟。單聲道時代,缺乏剪接技術,藝人在咪前都必須傾力演出,沒有現今的 ' 後期製作 ' 有電腦可以修飾,是最忠於演奏原汁原味的呈現方式。
This is an extract from a HK web site "Encore HiFi" , the author has recommendation for first Pressing LP... Well, we know that is good stuff, but the price is becoming very high for first pressing LP! Enjoy Listening!
1 comment:
老友、谢了你,受益不浅。
Post a Comment